發布日期:2011-10-25
姓 ?? 名 | 樂京霞 | 出生年月 | 1977年8月 | ||
性 ?? 別 | 女 | 職 ?? 稱 | 教授 | ||
郵 ?? 箱 | j.yue@whut.edu.cn | 碩/博導 | 博導 | ||
聯系電話 | |||||
研究領域 | 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安全與可靠性 | ||||
個人簡介 | 武漢理工大學船海與能源動力工程學院海洋工程系主任,教授,博士生導師。 長期致力于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安全與可靠性的理論、試驗及數值仿真研究,在艦船防護結構、海洋新能源裝備、水下潛器、超材料結構性能等領域開展技術攻關。 擔任國際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大會ISSC技術委員、中國海洋學會理事、中國鋼結構協會海洋鋼結構分會理事、中國造船工程學院船舶力學委員會會員;擔任《船舶力學》、《中國造船》、《Ocean Engineering》等學術期刊審稿人。 | ||||
教育經歷 | 2003-2006:日本廣島大學,工學博士 1999-2002:武漢理工大學,工學碩士 1995-1999:武漢理工大學(武漢交通科技大學),工學學士 | ||||
工作經歷 | 2002-至今:武漢理工大學,先后任講師、副教授、教授 2009-2012:武漢理工大學,博士后 2008-2009:日本國立信息學研究所,任短期研究員Fellow 2006-2007:日本廣島大學,先后任研究助理RA、 教學助理TA | ||||
科研項目 (省部級以上) | [1]隨機波浪載荷下船舶結構高低周復合疲勞損傷演化及壽命預報方法(自科基金) [2] XX海況中運動預報及結構安全性評估(軍科委基礎加強) [3] XX防護結構設計(海裝預研) [4]非線性波浪載荷下船舶結構疲勞裂紋擴展行為研究(自科基金) [5]多體多尺度海洋工程結構物的多相粘性水彈性方法研究(自科基金) [6]基于CTOD試驗的厚板焊接結構疲勞強度評估方法研究(自科基金) [7]自由面捕捉模塊開發(科技部) [8]江海直達多用途船換代開發(工信部高技術船舶專項) [9]海洋工程厚板焊縫韌性評定的CTOD試驗與仿真方法研究(博士點基金) [10]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信息資源系統(教育部) [11]厚鋼板結構中特有的疲勞裂紋擴展特性研究(湖北省晨光計劃) [12]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一等資助 | ||||
代表性期刊論文 (近五年) | [1]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a Large-Scale Central Spherical Detector System by an Improved Fuzzy Fault Tree Analysis.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, 2022. SCI [2]一種計及波激振動的船舶結構疲勞損傷的計算方法.船舶力學, 2022. EI [3]負泊松比曲邊內凹同心蜂窩結構沖擊吸能特性研究.武漢理工大學學報(交通科學與工程版), 2022. [4] A frequency-time domain method for ship fatigue damage assessment. Ocean Engineering, 2021. SCI. [5] Fatigue Crack Propagation Behavior of High-strength Steel under Variable Amplitude Loading,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, 2021. SCI. [6]某堆艙貫穿件應力評定方法研究.武漢理工大學學報(交通科學與工程版), 2021. [7]箭型蜂窩夾層板力學性能及等效方法研究.華中科技大學學報(自然科學版), 2021. EI [8]基于t-norm模糊故障樹的PMT試驗失效可能性評估.華中科技大學學報(自然科學版), 2021. EI [9] Prediction of dynamic responses of FSRU -LNGC side-by-side mooring system. Ocean Engineering, 2020. SCI. [10]基于模糊理論的PMT水下防爆試驗故障樹分析.振動.測試與診斷, 2020. EI [11 ]基于結構應力法的薄板對接焊縫疲勞性能.華中科技大學學報(自然科學版), 2020. EI. [12]厚度梯度型箭形負泊松比蜂窩基座抗沖擊性能.爆炸與沖擊, 2020. EI. [13] An experimental-finite element method based on beach marks to determine fatigue crack growth rate in thick plates with varying stress states.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, 2019. SCI. [14] FPSO單點系泊系統導纜器疲勞壽命預報方法.中國艦船研究, 2019. [15] FSRU-LNGC旁靠作業運動響應.船舶工程, 2019. [16]球扁鋼疲勞裂紋擴展的實驗及數值預報方法.船舶力學, 2018. EI. [17]計及焊接變形的薄板對接焊縫疲勞熱點應力分析.焊接學報, 2018. EI. [18] Prediction of fatigue crack propagation in bulb stiffeners by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methods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, 2017. SCI. | ||||
所獲獎勵 | 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1篇、校優秀碩士論文4篇、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1篇 全國海洋航行器設計與制作大賽特等獎1項、一等獎2項、二等獎1項 校師德先進個人2次、校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二等獎1次 | ||||
國際交流與合作 | 擔任國際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大會ISSC技術委員,海洋、離岸及極地工程國際會議OMAE分會主席;與新加坡國立大學、大阪大學、東京大學、廣島大學、斯特拉格萊德大學、南安普頓大學、代爾夫特大學、查爾姆斯大學、里斯本大學等長期保持學術合作;與ABS、LR、DNV、GL等國際船級社長期保持學術交流 | ||||
招生專業 |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 | 船舶與海洋工程、力學 | |||
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 | 機械工程(船舶與海洋工程) | ||||
畢業生主要去向 | 科研院所:中船集團(701/708/719所)、三峽集團、中電工程集團、長江設計集團等 高校任教:哈爾濱工程大學、武漢理工大學、廣西北部灣大學等 出國讀博:東京大學、新加坡國立大學、代爾夫特大學、里斯本科技大學等 |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